【二十四节气】今日立夏,中医养生秘诀在这里!

作者:天津渤海医院 时间:2022-05-09

1.立夏由来

古时候,古人为了更准确的表述时序特点,根据天气和物候,将节气分为“分”、“至”、“启”、“闭”四组,立夏分属于四组中的“启”,寓意为夏季的开始。与立春、立秋、立冬合称“四立”,它是一年中很重要的转折点。在这一天“斗指东南维,为立夏,万物至此皆长大,故名立夏也。”

同时在立夏后,气温渐渐开始上升,日照增加,雷雨增加。关于立夏,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提到:“立夏,四月节。立字解见春。夏,假也。物至此时皆假大也。”这里的「假」是「大」的意思,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长大了。

2.立夏三候

《逸周书·时讯解》有:“立夏之日,蝼蝈鸣。又五日,蚯蚓出。又五日,王瓜生。”这里显示了夏至有三侯,为一候蝼蝈鸣,二候蚯蚓出,三侯王瓜生。意思是在这时节,首先有蝼蝈鸣叫着夏季的来临,接着大地上便会有蚯蚓帮助农民们翻泥掘土,然后乡间的瓜果蔬菜也争相出土攀长。

3.立夏习俗

门槛禁忌

立夏日有忌坐门槛之说。道光十年《太湖县志》中记载:“立夏日,取笋苋为羹,相戒毋坐门坎,毋昼寝,谓愁夏多倦病也。”也就说这天坐门槛,夏天里会疲倦多病。还有人说,如果小孩子在立夏日不小心坐到门槛了,就必须要坐满七根门槛,才可解除这种禁忌。

厌祟除秽

立夏厌祟,门上插皂荚树枝和红花,含有黑(水)、红(火)既济之义。按照古代五行说,黑为水,红为火。这是希望通过两者相互制约,达到一种平衡。同时,古人不仅日常用皂荚去污,还以皂荚入药,认为它具有杀虫功能。将它当做厌祟之物,也着眼于除秽驱邪。

饮食讲究

饮食主要以清淡为主。因为立夏后阳气上升,天气逐渐升温,太油腻的东西容易上火,对身体不好。民间有“立夏吃蛋”的习俗,俗话说:“立夏吃了蛋,热天不疰夏。” 古人认为,鸡蛋圆圆溜溜,象征生活之圆满,立夏日吃鸡蛋能祈祷夏日之平安,经受“疰夏”的考验。

立夏避蛇

立夏要多避蛇。对生活在农村的朋友而言,田野乡间难免有蛇出没,因此这是一条很重要的注意事项,尽量避免接触蛇类,这是自古流传下来的民俗。不过城市里一般不太容易遇见蛇。

4.立夏养生

立夏节气是养生的重要时期,同时顺应四时是养生的首要准则。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,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与人体五脏功能活动是相互关联、相互通应的。根据四季养生规律,春天养肝,夏天养心,秋天养肺,冬天养肾。立夏节气心气通于夏季,所以立夏后养生重在保养心脏,有助于平稳渡过夏季。

在春夏交替之际,一部分人群由于在无法适应气温的变化,易引起感冒或其他宿疾加重;另一部分人群,易由于气温升高而感到烦躁不安,从而致情绪波动。

饮食篇

立夏后,自然界的变化是阳气渐长、阴气渐消,相对于人体脏腑来说,是肝气渐弱、心气渐强,此时的饮食原则应增酸减苦、补肾助肝、调养胃气。故饮食宜清淡,以低脂、易消化、富含纤维素为主,应多吃蔬果、粗粮。平时可多吃鱼、鸡、瘦肉、豆类、芝麻、洋葱、山楂、西红柿等;少吃动物内脏、肥肉及过咸的食物,如咸鱼、咸菜等。

中医认为,吃苦味食物不仅清心火,还可以养心安神,平时可多吃一些苦味类食物,如苦瓜、香菜、莲子等。苦味食物属寒凉清泻类,虽能清热泻火,但体寒虚弱者不宜食用。

起居篇

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曰:“夏三月,此谓蕃秀……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。”立夏后,昼长夜短,人们作息时间要顺应气候,晚上睡觉时间可比春季稍晚些,以顺应阴气的不足;早上应早点起床,以顺应阳气的充盈。重视午休,午餐后休息半小时至1小时。

进入夏季后,气温逐渐升高,霉菌等病菌生长繁殖速度加快,所以应及时清洁居室,保持室内空气清新、湿度适宜。

3.运动篇

中医养生讲究“冬藏夏放”,也就是说冬季要注意营养和能量的积累,而夏季就要多锻炼身体,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。

立夏后,适当增加运动有助于激发阳气,促进血液循环,提升机体的免疫力,并有利于保持内心情绪平静,适当的排汗也是排出人体寒邪的有效途径。因此,夏天要多增加室外活动,适当晒太阳,不要怕出汗,但是要防止剧烈运动而大汗导致伤津耗气,宜选择慢节奏的运动,如散步、慢跑、练八段锦、五禽戏、打太极拳等。大家不妨清晨起来在住所附近的林荫花间处锻炼,能颐养心神,有助于体内阳气升华。

4.情志篇

传统中医认为,“暑易伤气”,“暑易入心”。心藏神,心乱则神乱。因此立夏节气后要注意调节情志,通过各种怡情养神手段使自己心情平静、愉悦,比如看书、绘画、听音乐、下棋、垂钓等。心静则心火自安分,心安则神安,火安则身凉,正所谓心静自然凉。

尤其是老年人要有意识地进行精神调养,保持神清气和、心情愉快的状态,切忌大悲大喜,以免伤心、伤身、伤神。

5.防病篇

立夏节气重点防热伤风、防红眼病、防皮肤病、防菌痢、防心脾胃受损、防头痛。

目前,各地疫情频发,如何更好“保护”自己免受疾病侵扰?

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主要取决于正气的强弱、邪气的强盛,疫情期间,扶助正气和驱逐邪气都非常关键。

扶助正气:

这里所说的正气即是我们常说的阳气,夏季外界阳气最盛,最适合借助天时,帮助身体补阳气,把积累在体内陈年的寒湿血瘀都排出去,促进身体的阳气生发生长。养阳有3步,消垃圾、补阳气、滋阴。也代表清理、补益和调和。

驱逐邪气:

流动水七步洗手法、一次性各种装备(勤换口罩)、少去人群聚集处、及时通风换气。

立夏养生穴

下面推荐大家一个“养心功”,入夏后常做,你会觉得这个夏天好过多了。

【方法】端坐,然后开始深呼吸,注意吸气时放松,呼气时紧握双拳,连续做6次。这样一呼一吸,对于调气息及血液循环有好处。而且当用力握拳时,可以起到刺激掌心劳宫穴的作用。

【劳宫穴】是心包经上的要穴,有清心火、除湿热、理气和胃、镇静安神之功,刺激这个穴位,能补养心脏。

最好在每天上午11点到中午1点之间,即气血循行心经的时候做,养心的效果更好。

【二十四节气】今日立夏,中医养生秘诀在这里!

作者:天津渤海医院 时间:2022-05-09

1.立夏由来

古时候,古人为了更准确的表述时序特点,根据天气和物候,将节气分为“分”、“至”、“启”、“闭”四组,立夏分属于四组中的“启”,寓意为夏季的开始。与立春、立秋、立冬合称“四立”,它是一年中很重要的转折点。在这一天“斗指东南维,为立夏,万物至此皆长大,故名立夏也。”

同时在立夏后,气温渐渐开始上升,日照增加,雷雨增加。关于立夏,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提到:“立夏,四月节。立字解见春。夏,假也。物至此时皆假大也。”这里的「假」是「大」的意思,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长大了。

2.立夏三候

《逸周书·时讯解》有:“立夏之日,蝼蝈鸣。又五日,蚯蚓出。又五日,王瓜生。”这里显示了夏至有三侯,为一候蝼蝈鸣,二候蚯蚓出,三侯王瓜生。意思是在这时节,首先有蝼蝈鸣叫着夏季的来临,接着大地上便会有蚯蚓帮助农民们翻泥掘土,然后乡间的瓜果蔬菜也争相出土攀长。

3.立夏习俗

门槛禁忌

立夏日有忌坐门槛之说。道光十年《太湖县志》中记载:“立夏日,取笋苋为羹,相戒毋坐门坎,毋昼寝,谓愁夏多倦病也。”也就说这天坐门槛,夏天里会疲倦多病。还有人说,如果小孩子在立夏日不小心坐到门槛了,就必须要坐满七根门槛,才可解除这种禁忌。

厌祟除秽

立夏厌祟,门上插皂荚树枝和红花,含有黑(水)、红(火)既济之义。按照古代五行说,黑为水,红为火。这是希望通过两者相互制约,达到一种平衡。同时,古人不仅日常用皂荚去污,还以皂荚入药,认为它具有杀虫功能。将它当做厌祟之物,也着眼于除秽驱邪。

饮食讲究

饮食主要以清淡为主。因为立夏后阳气上升,天气逐渐升温,太油腻的东西容易上火,对身体不好。民间有“立夏吃蛋”的习俗,俗话说:“立夏吃了蛋,热天不疰夏。” 古人认为,鸡蛋圆圆溜溜,象征生活之圆满,立夏日吃鸡蛋能祈祷夏日之平安,经受“疰夏”的考验。

立夏避蛇

立夏要多避蛇。对生活在农村的朋友而言,田野乡间难免有蛇出没,因此这是一条很重要的注意事项,尽量避免接触蛇类,这是自古流传下来的民俗。不过城市里一般不太容易遇见蛇。

4.立夏养生

立夏节气是养生的重要时期,同时顺应四时是养生的首要准则。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,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与人体五脏功能活动是相互关联、相互通应的。根据四季养生规律,春天养肝,夏天养心,秋天养肺,冬天养肾。立夏节气心气通于夏季,所以立夏后养生重在保养心脏,有助于平稳渡过夏季。

在春夏交替之际,一部分人群由于在无法适应气温的变化,易引起感冒或其他宿疾加重;另一部分人群,易由于气温升高而感到烦躁不安,从而致情绪波动。

饮食篇

立夏后,自然界的变化是阳气渐长、阴气渐消,相对于人体脏腑来说,是肝气渐弱、心气渐强,此时的饮食原则应增酸减苦、补肾助肝、调养胃气。故饮食宜清淡,以低脂、易消化、富含纤维素为主,应多吃蔬果、粗粮。平时可多吃鱼、鸡、瘦肉、豆类、芝麻、洋葱、山楂、西红柿等;少吃动物内脏、肥肉及过咸的食物,如咸鱼、咸菜等。

中医认为,吃苦味食物不仅清心火,还可以养心安神,平时可多吃一些苦味类食物,如苦瓜、香菜、莲子等。苦味食物属寒凉清泻类,虽能清热泻火,但体寒虚弱者不宜食用。

起居篇

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曰:“夏三月,此谓蕃秀……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。”立夏后,昼长夜短,人们作息时间要顺应气候,晚上睡觉时间可比春季稍晚些,以顺应阴气的不足;早上应早点起床,以顺应阳气的充盈。重视午休,午餐后休息半小时至1小时。

进入夏季后,气温逐渐升高,霉菌等病菌生长繁殖速度加快,所以应及时清洁居室,保持室内空气清新、湿度适宜。

3.运动篇

中医养生讲究“冬藏夏放”,也就是说冬季要注意营养和能量的积累,而夏季就要多锻炼身体,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。

立夏后,适当增加运动有助于激发阳气,促进血液循环,提升机体的免疫力,并有利于保持内心情绪平静,适当的排汗也是排出人体寒邪的有效途径。因此,夏天要多增加室外活动,适当晒太阳,不要怕出汗,但是要防止剧烈运动而大汗导致伤津耗气,宜选择慢节奏的运动,如散步、慢跑、练八段锦、五禽戏、打太极拳等。大家不妨清晨起来在住所附近的林荫花间处锻炼,能颐养心神,有助于体内阳气升华。

4.情志篇

传统中医认为,“暑易伤气”,“暑易入心”。心藏神,心乱则神乱。因此立夏节气后要注意调节情志,通过各种怡情养神手段使自己心情平静、愉悦,比如看书、绘画、听音乐、下棋、垂钓等。心静则心火自安分,心安则神安,火安则身凉,正所谓心静自然凉。

尤其是老年人要有意识地进行精神调养,保持神清气和、心情愉快的状态,切忌大悲大喜,以免伤心、伤身、伤神。

5.防病篇

立夏节气重点防热伤风、防红眼病、防皮肤病、防菌痢、防心脾胃受损、防头痛。

目前,各地疫情频发,如何更好“保护”自己免受疾病侵扰?

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主要取决于正气的强弱、邪气的强盛,疫情期间,扶助正气和驱逐邪气都非常关键。

扶助正气:

这里所说的正气即是我们常说的阳气,夏季外界阳气最盛,最适合借助天时,帮助身体补阳气,把积累在体内陈年的寒湿血瘀都排出去,促进身体的阳气生发生长。养阳有3步,消垃圾、补阳气、滋阴。也代表清理、补益和调和。

驱逐邪气:

流动水七步洗手法、一次性各种装备(勤换口罩)、少去人群聚集处、及时通风换气。

立夏养生穴

下面推荐大家一个“养心功”,入夏后常做,你会觉得这个夏天好过多了。

【方法】端坐,然后开始深呼吸,注意吸气时放松,呼气时紧握双拳,连续做6次。这样一呼一吸,对于调气息及血液循环有好处。而且当用力握拳时,可以起到刺激掌心劳宫穴的作用。

【劳宫穴】是心包经上的要穴,有清心火、除湿热、理气和胃、镇静安神之功,刺激这个穴位,能补养心脏。

最好在每天上午11点到中午1点之间,即气血循行心经的时候做,养心的效果更好。

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【渤海医院】官方微信公众号

    就医指导

  • 诊疗流程
  • 收费标准
  • 医保相关
  • 患者须知
  • 在线问诊
  • 在线挂号

    关于我们

  • 公众号
  • 公众号小程序
  • 特色关怀服务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特殊患者申请